我发现无论打开哪个社交软件都能可能看到不止一个顶着“momo的网名发表着仿佛不是一个人能说出的话
后来发现,是我天真了此momo非彼momo尽管头像一样,网民一样但是,皮下却是千千万万人
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我也想体会一波momo大军的自由感~于是,我也换上了momo皮肤开始在各大平台刷起了:
“momo要守mo德”“一mo吵架,万mo背锅”“得momo者得天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momo是法外狂徒”“mo妃,这是朕给你打下的mo海”“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mo”
但是,momo们看着自由,也有烦恼,因为挂着同样的网名,甚至在别人的起诉书里,大部分momo会无辜躺枪。
无论是坏mo还是好mo,“momo”大军表示,一mo做事亿mo当,坏mo做事坏mo当,好mo继续去冲浪!
不过,最近我们momo大军又双叒叕火起来了,“momo”这个词眼也因此频频被主流媒体cue。
点进来的UU们,或许也是momo大军中的一员,如果你还不清楚,啥是momo,你总看到过TA们的踪迹吧?
粉嘟嘟的小恐龙头像,看似呆萌呆萌,但是就是这个胖乎乎的小恐龙,吸引着无数网友聚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集结成一波“momo大军”!
论其出处,momo这个名字以及头像其实是新用户注册账号后自动生成的默认信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名氏”。因此,它并非是一个人的多重分身,而是一个由来自各社交平台的匿名网友集结而成的匿名群体。
伴随着互联网世界大数据算法愈发精准,用户的个人信息愈发透明化,这些信息细化到个人的兴趣爱好、情绪变化等诸多涉及到个人隐私部分内容,都在被动式的接入到互联网社会之中,常常让人陷入到无处遁形的地步。
在“用户已存在”使得用户被动化呈现自我的当下,“momo”则给人一种匿名化下的安全感。网络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我们可以既可以看到积极、阳光的内容,也可以看到很多充斥着暴力和非理性的言论,很多人因为饱受隐私泄露下的无尽的电话骚扰而选择退网,也有人因为网络发现自我,成为一名分享日常的博主。网络带给我们的是两极化的世界,momo则为我们提供了透明化网络世界最后一片自由者的天堂。
我们当下处于加速社会之中,互联网上大多年轻用户普遍面临现实压力,难以实现快速的成功,绩效社会下狭小的成长空间,以及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很多时候也难以得到自我认可和认同。但在“momo”大军里,没有阶层高低、成功与否的区分,也没有来自现实的凝视和社会标签的固化。因此,对于“momo”中的一员,很多平时无法倾诉和表达的话语,都可以在这里宣泄,也是思想价值层面寻求自我认同的栖息地。
自我认同指的是在个体的生活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以及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
如今,人的社会化互动愈加依赖数字空间与数据化的方式,自我反思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数字空间的影响。“momo”作为一个线上社交生态圈,它可以说是社会制度规训下“年轻人”寻求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心理归宿,更是彰显本我的展示台。
Momo作为一个“网络部落”,它能在公众视线中存在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个走的有点着急的社会里,它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耦合剂”的作用。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曾指出“新媒介新技术构成了社会机体的集体大手术”,“momo”群体背后的网络青年群体则是“momo”文化兴起的“操刀者”。他们借助于新媒介,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青年亚文化形态,这也侧面展露了当下青年人文化价值的表达形式以及自身情感价值的宣泄。
披上“马甲”,泯然众“mo”。社会需要这样的宣泄,才能缓解加速社会下人们的焦虑感,提升他们的情绪阈值。
网络青年群体借助“momo”这样的虚拟符号来自我呈现、自我表达,真实的主体形象则隐匿在网络空间里,这样则给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和空间,也为类似“momo”这种“网络部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正反两面,momo如果踏过了法律和道德的红线,那么也应该受到惩处。由于“匿名制”下道德感和约束力的削弱,很多坏“momo”扮演起“法外狂徒”这样的角色,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肆无忌惮地辱骂他人,助长了网络暴力的火苗。譬如,前面提及的“陈飞宇先生名誉维权事件”,还有一些网民爆出被一些“momo”网暴,无法维权,只能小红书发帖吐槽!
好“mo”怡情,坏“mo”则伤人也不利己。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有道德和法律的衡量。momo虽然在网络中表面上是一个“自由天地”的存在,但即使把昵称和头像改为“momo”,也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匿名。
这只是表面上的一种“伪匿名”,大家仍然需要掌握好隐藏欲与表达欲之间的边界与底线。
因此,“momo”虽给人们提供了发泄自我的场所,但也并不是“法外之地”。值得肯定的是,豆瓣“momo”小组针对组员的言行活动出具了一个自己的行为准则指南,但更多社交平台的“momo”大军也需要有自己的规矩和准则。
每一个网民都需要认识到,作为“momo”我们拥有着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但我们不能将自己的“畅所欲言”,转变为刺伤他人的“利刃”。身为“momo”,我们要成为好“momo”,快乐的在网上冲浪,而不要自动成为触发网络暴力的那个“导火索”!
最后,“momo”们虽然披着相同的外衣在互联网世界里处处留下他们足迹,但却也是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这世间的人生百态。
他们也许是刚刚下班,拖着疲惫身躯坐地铁的上班族;也许是坐在教室上课,手里却刷着短视频的大学生;亦或是还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少年……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他们此时似乎都寻找到安放自己灵魂的休憩所,可以快乐的在网络上冲浪。也许,momo这个词眼过几天会被大多数人遗忘;也许,过几天又会出现kiki、lala之类的账号。但此刻,我们还是做一只简单快乐的momo吧!
想get上岸同学的同款课程吗?胡师姐半程班温暖启航。今年半程班课时翻倍,加量不加价,6门刚需课(自己选择)
(模考班+专题热点答题班/新闻实务理论&实训课)+分院校小班课,定制你的个人课表,现在还有200元优惠券,等你来解锁!详情可戳
--
作者丨葛畅校审丨汪海 排版丨葛畅去年走市场,发现喜糖生意出奇的冷清。即便是在五一、十一这两个旺季节点,喜铺老板们也只是象
去盒子化、低密度、漫游感非标公园商业如何在“慢”与“稳”之间打造长期价值?
全球车市 澳大利亚2025年10月:中国品牌四强跻身前十 ,销量超过1.7万台
【品橙旅游】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59362.2亿元(人民币,下同),


